有時,會聽到人們稱自己或他人為「半吊子」,何謂半吊子?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貨幣計量單位
稱為「貫」。一貫相當於一千文。到了清代 一貫被稱為「一吊」。所以一貫錢又叫一吊錢,而半吊是不滿一串,不成一吊,諧音「不著調」,人們就稱「半吊子」,就辭典的解釋如下:
l 不通事理,行事鹵莽的人。如:「他是個半吊子!事情還沒弄清楚就妄下斷語,自作主張。」也稱為「半彪子」。
l 比喻對事物一知半解。如:「越是專家,越不敢妄下斷語;越是半吊子,反而越會口出狂言。」也稱為「半瓶醋」。
後也被用來比喻技術不高或做事有始無終之意。感覺上這詞有些貶損人,但用另一角度來詮釋,也是一種另類的標籤,至少「有去做到某一程度」,總比留於「出張嘴巴」的人強多了…!
有人認為「半吊子」就是指做事不夠全力以赴,屈就時局?或許我們可以用「活在當下」來看待,這就不是所謂的偷懶或不精進的表現。有時候啊?試著讓步調放慢,思量籌整眼前事務,為自己找到堅持的理由。當捕捉到欲跨出去的領域時,先舒服地躲在舒適圈,安於現狀當個「半吊子」,也是挺不賴的選擇…?事實上只要無愧於心,不強迫屈就,一切就順其自然靜觀其變,不用急著非得要「找到」什麼不可……
在不影響他人、不給自己添麻煩的情況下,把時間與精力花在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,讓生活有餘裕去尋獲其間的樂趣,有些事可以允許自己任性當個《半吊子》……
半日閒情歎人間
拌掩無意識紅顏
伴隨風流擾思念
絆惹離愁曾少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